专利资讯
宣言带你识专利:关于专利的十四个误区
1、申请过专利,产品改进之后就不需再申请专利了
一项新技术在申请专利之后,在短期内可以为企业或个人带来效益,但如果忽视后期开发工作的权利保护,会让对手在该领域捷足先登!没有一项专利可以吃老本吃满二十年,当新的替代方案出台后,原来的专利有可能变得一文不值。
2、专利就是最先进的技术
获得专利就意味着技术公开,是否将最先进的技术申请专利通常取决于竞争对手的步伐和对市场发展的预期。对于发展中地区,过早投放最先进的技术,可能二十年保护期已过市场才刚刚起步,因此企业有时会延缓最新技术申请专利并不奇怪。专利并不意味着是最新技术或最高技术,所以,过分鼓吹获得专利的技术是最先进技术可能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3、过期专利就没有价值了
专利保护具有地域性,在发达地区过期的专利可能会成为不发达地区的技术宝藏。对于药品专利更是如此,专利到期对于权利人来说如坠悬崖,对于非权利人来说宛如获得聚宝盆。
4、要申请专利的技术必须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能否获得专利的依据是专利法对于专利的审查标准,不是该专利能否符合国家的技术进步奖要求,也不是“技术含量”的高低。许多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产品仅仅是做了一点改进,或做了一些技术改造,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原理上的重大突破,因此不能报专利,这就太不自信了点儿。例:原来面条挂在杆上送入干燥室的过程中很容易粘在杆表面,杆需要涂覆油脂和频繁清洗。专利技术将杆的外形修改成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变窄的横截面,减少了杆与面条的接触面;杆表面具有重复图案的凸起花纹,使面条与杆变为多个点接触。结果是杆的清洗频率从每天清洗变为2 周1 次清洗。这也是一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