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背景与职业起点
1.1 名校法学院的系统培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2005-2009)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2009-2012)专攻民商法方向
校期间获得"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大赛"最佳辩手称号
1.2 早期执业经历
2012年加入金杜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部
参与处理首批跨境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2014年取得中国律师执业资格
二、专业领域深耕历程
2.1 商事争议解决专家
累计代理商事仲裁案件120+件
标的额超1亿元案件处理经验15宗
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案件胜诉率83%
2.2 知识产权保护先锋
代理专利无效宣告案件30余件
商标侵权案件赔偿额最高记录保持者(2019)
主导制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体系标准
三、里程碑式案件解析
3.1 跨国技术许纠纷案(2016)
涉案金额8.7亿元
开创性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
入选当年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3.2 互联网平台数据权益案(2020)
确立数据权益归属判定标准
推动《数据安全法》配套司法解释出台
获评ALB年度最具影响力案件
四、行业贡献与专业影响
4.1 学术研究成果
出版《商事仲裁实务指南》(2018)
《中国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
参与《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研讨
4.2 行业标准建设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涉外领军人才库成员
主导编写《涉外商事仲裁证据规则指引》
五、职业发展方法论
5.1 专业能力构建体系
"领域聚焦→知识图谱→案例复盘"三维成长模型
每年完成200小时专业进修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含8000+案例库)
5.2 客户服务理念创新
首创"法律风险视化"服务模式
开发企业合规健康度评估体系
建立常年法律顾问标准化服务流程
六、行业荣誉与社会评价
2017年入选《亚洲法律杂志》40 under 40
2019年获评北京市优秀律师
2021年担任国际商会仲裁院案件代理人
2023年入选司法部涉外法治人才库
七、执业心得与行业展望
专业化发展的"三阶段论":
前5年:夯实基础技能
5-10年:建立专业标签
10年后:形成方法论体系
对年轻律师的建议:
建立"T型知识结构"
重视法律科技工具应用
培养商业思维与法律思维的融合能力
行业趋势判断:
涉外法治人才需求激增
合规业务将呈指数级增长
法律科技重塑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