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业根基:教育背景与职业起点
1.1 法学教育体系构建
院校选择: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98-2002),北京大学法律硕士(2002-2005)双轨制培养模式
知识体系:民商法专业方向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专攻知识产权与公司并购领域
早期实践:2003年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课题组的实证研究
1.2 执业初期关键节点
2005-2008年:金杜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部律师助理
累计参与17件标的额超亿元的商事仲裁案件
建立"法律检索三维分析法"工作模板
执业资格突破:2007年以全国前5%成绩司法考试
二、专业领域突破期(2009-2015)
2.1 知识产权领域里程碑
典型案例:
2011年"安踏vs耐克"商标异议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2号)
2013年代理首例GUI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胜诉案
方法论创新:
创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四维模型"
开发"商标恶意注册预警系统"数据库
2.2 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服务模式:
为12家上市公司设计ESG合规体系
主导开发"公司章程风险点诊断工具"
行业影响:
2014年起连续三年入选《商法》A-List精英律师榜
担任中国并购公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三、行业领导力建设(2016-2020)
3.1 律所管理实践
管理架构:
2016年联合创办京师律师事务所特殊资产研究院
推行"专业组+项目制"双轨管理模式
人才培养:
建立"青年律师成长积分体系"
主导开发"法律文书智能校对系统1.0"
3.2 学术贡献
著作成果:
《并购交易中的知识产权尽调指引》(2018年法律出版社)
《公司控制权争议解决实务》(2020年北大出版社)
教学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士导师
全国律协青年律师训练营特聘讲师
四、数字化转型与行业赋能(2021-2025)
4.1 法律服务产品化
技术应用:
主导研发"合同智能审查SaaS平台"
构建"企业合规风险热力图"动态监测系统
服务升级:
推出"常年法律顾问标准化服务包"
开发"股权激励方案自动生成工具"
4.2 行业生态建设
标准制定:
参与起草《律师事务所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主持编写《跨境数据流动合规操作指南》
国际协作:
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专家库
担任国际律师协会科技法律委员会中国区联络人
五、专业价值体系分析
5.1 核心竞争力构建
三维能力模型:
法律技术:裁判规则大数据分析能力
商业思维:交易结构设计创新能力
管理视野:规模化团队协作能力
5.2 行业影响评估
量化指标:
累计代理案件标的总额超300亿元
培养出8名省级优秀律师
主导项目获ALB年度交易大奖3次
质性影响:
推动知识产权案件赔偿计算标准化
重塑法律科技产品用户体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