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业生涯与专业成就
1.1 教育背景与执业开端
法学教育历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95-1999),哈佛大学LL.M.(2002-2003)
资格认证:2000年国家司法考试,2004年获涉外律师执业资格
早期执业经历:金杜律师事务所诉讼部律师(2000-2005)
1.2 重大案件代理里程碑
国际贸易争端领域
2011年代理中美光伏产品反倾销案(涉案金额23亿美元)
2016年欧盟对华紧固件反补贴案胜诉(WTO争端解决机制)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
2018年某跨国药企专利无效宣告案(首例生物制药领域胜诉)
2020年半导体技术商业秘密侵权案(最高院指导案例)
公司合规专项
为12家央企建立海外合规体系(2015-2023)
主导某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整改(2021)
二、专业领域深度解析
2.1 跨境争议解决方法论
三维度分析框架:
东道国法律体系研究(含判例法分析)
国际条约适用性论证
文化差异对证据效力的影响
代表性学术观点:
"跨境争议的本质是法律体系对话,而非对抗"(《中国国际商法评论》2019)
2.2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实践
专利布局策略:
技术分解矩阵分析法
权利要求阶梯式撰写技巧
无效宣告的"三步抗辩法"
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graph TD A[信息分级] --> B(物理隔离) A --> C(电子加密) B --> D[接触记录] C --> D D --> E[定期审计]
三、行业贡献与社会影响
3.1 专业著述与标准制定
著作出版:
《跨境并购法律风险防控》(法律出版社2017)
《数字经济时代反垄断指南》(合著,2022)
行业标准参与: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企业合规管理体系》主要起草人
中国贸促会《国际仲裁证据规则》专家组成员
3.2 人才培养机制
教学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2015至今)
全国模拟法庭大赛常任评委
青年律师培养计划:
"1+3"导师制(1位资深律师带3名新人)
季度案例研讨工作坊
四、执业理念与行业展望
4.1 法律服务价值观
三大核心原则:
商业行性优先
风险视化管理
解决方案执行性
客户服务标准:
48小时响应机制
中英双语报告体系
视化案情进展看板
4.2 行业发展预测
未来五年趋势判断:
人工智能法律咨询的辅助地位确立
跨境数据流动合规成为新蓝海
ESG标准纳入强制披露要求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法律建议。具体案件细节因保密要求有所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