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历程:从法学精英到跨界先锋
1.1 教育背景与早期执业经历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2003-2007) 系统接受民商法专业训练,校期间获得"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竞赛最佳辩手
金杜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2007-2009) 参与处理涉外并购案件12起,累计标的额超50亿元人民币
1.2 专业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商事仲裁专家(2010-2015)
代理"中美光伏产业反倾销案"创35%税率下调记录
开发"跨境仲裁三阶段工作法"被纳入北大法学院教材
娱乐法创新实践(2016-2018)
为27部影视作品提供版权架构设计
创立"影视项目法律风控五维模型"
1.3 跨界转型的关键节点
导演处女作《正义的边际》(2019)
法律题材网络电影点击量破8000万
获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提名
建立法律影视化工作室(2020至今)
开发《民法典进行时》系列普法短剧
与最高法合作拍摄执行难专题纪录片
二、专业成就:法律与艺术的融合创新
2.1 标志性案件处理
案件名称创新点行业影响网络文学IP侵权连环案首创"流量损失量化评估公式"推动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艺人经纪合同解约纠纷设计"阶梯式违约金条款"成为行业标准合同范本
2.2 学术研究成果
专著出版:
《娱乐产业法律边界》(2017年法律出版社)
《视化法律表达技巧》(2021年中信出版社)
课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影视作品中的法治传播研究"(2018-2020)
中国法学会"新媒体时代普法创新"重点课题(2022-2024)
2.3 行业荣誉与社会职务
连续五年入选《亚洲法律杂志》"中国顶级律师"
担任中国影视行业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受聘为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2023年起)
三、个人风采:多维度的人生演绎
3.1 专业形象的公众传播
新媒体矩阵建设:
抖音"汉良法律剧场"粉丝283万
微信视频号普法内容平均转发量5.6万
特色栏目开发:
"案例情景剧"系列播放量累计1.2亿
"24小时法律急诊室"直播栏目
3.2 跨界能力体系构建
法律专业内核
保持年均300小时继续教育
每周研读裁判文书20份
影视创作技能
完成纽约电影学院导演课程
掌握Final Cut Pro专业剪辑
传播表达能力
TEDx演讲《当法律遇见镜头语言》
中国传媒大学主持人培训证书
3.3 工作哲学与生活美学
三度空间工作法:
专业深度:保持20%时间用于前沿课题研究
行业广度:每月参加跨领域交流活动
公众温度:每周固定公益法律服务日
生活管理特色:
晨间"三刻钟"仪式(法律阅读/体能训练/创意记录)
建立"灵感银行"数字素材库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4.1 法律传播范式革新
开创"具身化普法"新模式
推动建立"影视法律顾问"职业认证标准
研发法律AR情景模拟系统(已获2项专利)
4.2 职业发展路线图
短期规划(2025-2026):
开发法律元宇宙沉浸式体验项目
成立青年律师影视化培养基金
中长期愿景(2027-2030):
构建法律文化跨国传播平台
完成"法治中国"系列纪录电影
4.3 给法律人的启示
专业壁垒的突破路径
复合型人才的成长曲线
数字化时代的执业转型
个人品牌的价值构建
行业生态的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