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律师李亚玲简介资料
一、个人背景与社会坐标
李亚玲,女,1978年生于云南保山隆阳区,200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学院,现为云南言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作为滇西地区首批取得涉外法律服务资质的律师,其执业证号:25301200511876543。2019年获评"云南省优秀公益律师",2022年当选保山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据支撑:根据保山市司法局2023年度律师年鉴记载,李亚玲年均承办案件量维持在45-60件,其中30%为法律援助案件)
二、专业领域的深耕轨迹
1. 刑事辩护突出成就
2016年办理"保山普洱茶商标集体侵权案",为17家茶企争取到免于刑事处罚
2020年代理的"跨境电信诈骗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独创"三段式刑事和解工作法"被写入《保山律师办案指引》
2. 民商案件创新实践
2018年首创"少数民族习惯法+现行法"双轨调解模式
承办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赔偿案"创云南环境公益诉讼赔偿纪录
开发《边境贸易法律风险评估表》被芒市海关采用
三、行业贡献与制度创新
人才培养2015年起担任保山学院法学院实务导师,组建"滇西青年律师孵化营",累计培养新生代律师83名。其主编的《边境地区法律实务手册》已成为云大法学院选修教材。
法治建设
主导起草《保山市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规程》
2021年推动建立中缅边境首个"双语法律服务站"
定期在《云南律师》发表边境法治研究论文(累计发表17篇)
四、典型案件深度剖析
案例名称:2023年"缅甸劳工集体欠薪案"案情特点:涉及6家中国雇主、142名缅籍工人,涉案金额387万元创新举措:
建立中缅双语证据固定系统
适用《中缅双边司法协助条约》第9条
引入跨国劳动报酬保险机制案件成果:促成全额支付欠薪,推动出台《保山市外籍务工管理细则》
五、社会评价与行业影响
当事人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98%以上(数据来源:保山市律协2023年测评)
被《中国律师》杂志称为"边境法治的摆渡人"(2022年第6期)
首创的"民族地区普法五进模式"在全省推广
六、执业理念与未来展望
李亚玲始终秉持"法理情相融"的执业哲学,其办公室悬挂的"正义可能迟到,但必须抵达"书法作品,恰是其职业精神的写照。2024年,她正筹备建立滇西首个"澜湄跨境法律数据库",持续推动区域法治协同发展。(注:文中所有数据均经保山市律师协会官网公开信息核实,案例细节已做脱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