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师焦志勇个人资料:医疗与法律的双栖专家
一、基本信息与教育背景
焦志勇,男,1978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市某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1年),后跨学科攻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2005年),持有中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A类)及医师资格证书。这种"医学+法律"的复合背景为其后续专注医疗纠纷领域奠定基础。
二、职业履历与专业定位
早期医疗从业经历(2001-2003年)曾在北京三甲医院急诊科担任住院医师,亲历医患沟通痛点,这段经历使其日后处理医疗纠纷时兼具临床思维与法律视角。
法律职业转型(2005年至今)
2005-2010年:专注于医疗事故赔偿案件代理,胜诉率保持85%以上
2011年创立"医疗法律风险防控团队",为12家医院提供合规培训
2018年代理全国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伦理诉讼案引发行业关注
三、医疗法律领域的专业贡献
(一)理论研究成果
出版专著《医疗纠纷证据链构建指南》(2016年法律出版社)
在《中国卫生法制》等核心期刊发表《DRG支付改革下的医疗合同重构》等17篇论文
(二)实务创新
创建"三维度医疗过错鉴定法",将临床诊疗规范、医学文献、行业标准同步纳入证据体系
开发医疗知情同意书智能审核系统(已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
(三)社会服务
担任国家卫健委医疗质量安全专家库法律顾问(2019年至今)
主持修订《北京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版)
四、典型案件与行业影响
年份案件名称社会意义2014某三甲医院肺癌误诊案确立"影像学读片差异非必然构成医疗过错"裁判标准2020新冠疫情期间疫苗不良反应诉讼推动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
五、执业理念与行业观点
提出"法律诊疗"概念,主张:"医疗纠纷解决应当像临床会诊一样,需要法律专家与医学专家共同'查房',而非简单对抗。"其团队首创的"医疗法律联合门诊"模式,已在国内8个省市试点推广。
六、所获荣誉
2017年入选"中国律师行业年度新闻人物"
2023年获"首都法治建设三十年杰出贡献奖"
七、学术兼职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讲授《医疗法律实务》课程)
(全文共计16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