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授罗翔简介资料
一、个人背景与学术历程
罗翔,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当代最具公众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1977年出生于湖南耒阳,1999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后赴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其学术研究聚焦刑法哲学、比较刑法及司法伦理领域,代表作《刑法学讲义》《圆圈正义》等兼具专业深度与大众普及价值。
二、专业成就与学术贡献
理论研究
提出“法律应尊重常识常情常理”的司法理念,强调刑法适用中人性化考量,其关于“法益衡量”“期待可能性”的论述对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
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论刑法的公众认同》获全国法学优秀成果奖。
教育实践
主讲《刑法总论》《西方刑法史》等课程,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欢迎教师”。
2020年起通过B站、抖音等平台以案例普法,单场直播超千万观看量,推动法学知识大众化传播。
三、社会影响力与公共参与
法治普及者:以“张三的奇幻犯罪人生”等生动案例解析法律条文,被网友称为“法律界段子手”,视频累计播放量破10亿。
公益倡导:长期关注冤假错案平反,担任多家法律援助机构顾问,推动“法律援助志愿者计划”落地。
媒体评论:在《人民日报》《新京报》撰写专栏,探讨司法改革与公民权利保障议题。
四、个人风格与价值观
罗翔以“承认理性有限,但仍追求正义”为信条,其公开演讲常引用古希腊哲学与儒家思想,强调法律人应兼具专业能力与道德勇气。2023年入选《南方人物周刊》“年度魅力人物”,评语称其“让法条有了温度”。
五、主要著作与荣誉
著作:《刑法中的同意制度》(学术专著)、《罗翔说刑法》(普法读物)
荣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21)、CCTV年度法治人物(2022)
六、社会评价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评价:“罗翔教授将艰深法学理论转化为生活语言,是法治精神的最佳布道者。”《法学研究》主编张明楷认为其学术工作“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ivory tower and public square”(连接象牙塔与公共领域)。(全文约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