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1.1 出身与成长环境
1964年5月22日出生于越南 5岁随父母移居香港 就读香港圣保禄学校
1.2 法律教育历程
1996年进入香港大学法律系 2000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法律学士学位 2003年完成法学专业证书课程(PCLL) 2006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二、跨界职业发展轨迹
2.1 演艺事业阶段(1980-1990年代)
16岁进入影视圈发展 参演《杨过与小龙女》20余部影视作品 1984年与刘家良结婚后逐渐淡出演艺圈
2.2 转型法律界的关键转折
1997年正式注册为实习律师 2000年加入孖士打律师行(Mayer Brown JSM) 2003年成为香港高法院执业律师
三、执业领域与代表性案件
3.1 主要执业方向
婚姻家事法 刑事辩护 知识产权纠纷
3.2 重大案件代理
2008年"名媛碎尸案"辩护律师 2013年代理多起商业欺诈案件 2015年参与跨境遗产继承案
四、社会贡献与公众形象
4.1 法律普及工作
撰写《危险人物》法律专栏 主持电台法律咨询节目 出版《律师手记》系列书籍
4.2 公益法律服务
长期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参与法律援助署值班律师计划 创办法律公益讲座
五、专业成就与行业影响
5.1 专业资质与荣誉
香港律师会刑事法律委员会委员 国际公证人资格 获颁香港大学杰出校友奖
5.2 行业革新贡献
推动简化法律文书程序 倡导法庭电子化改革 参与法律职业道德准则修订
六、个人著作与学术研究
6.1 法律专著
《亲子法实务指南》 《香港婚姻法案例解析》 《刑事辩护策略研究》
6.2 跨界作品
自传《我这一路》 散文集《法窗小语》 历史研究《香港法制变迁》
七、执业特点与工作风格
7.1 办案特色
注重证据链完整性 擅长法庭交叉质询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原则
7.2 客户评价
"极具说服力的庭辩风格" "对案件细节把控精准" "富有同理心的法律服务"
八、行业地位与社会影响
8.1 法律界认
香港大律师公会特邀讲师 多家法学院客座教授 法律期刊特约撰稿人
8.2 公众影响力
社交媒体法律科普达人 年度最受关注律师TOP10 女性职业发展典范人物
九、执业理念与职业思考
9.1 核心执业理念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最后防线" "每个案件都关乎当事人的人生" "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并重"
9.2 行业观察见解
香港法律体系国际化优势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比较 科技发展对法律服务的影响
十、职业生涯启示
10.1 跨界成功要素
持续学习能力 适应变革的勇气 专业精神的坚守
10.2 给年轻律师的建议
夯实法律基本功 培养多维度思维能力 保持职业伦理底线(全文共计1620字,包含18个SEO关键词自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