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师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
1.1 基本法律框架
《律师法》第38条:律师执业活动中不得发表损害司法公正的言论
《网络安全法》第12条:网络信息内容禁止"歪曲、丑化、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刑法》第246条:不得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侮辱、诽谤行为
1.2 执业纪律红线
不得泄露委托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不得对未结案件发表倾向性评论
不得攻击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
不得为吸引眼球而夸大案件事实
二、专业社交平台发言规范
2.1 微博/微信公众号管理
认证信息必须与执业证一致
转载案例需隐去当事人身份信息
法律分析应标注"学术交流"免责声明
每周至少更新2次专业内容保持活跃度
2.2 短视频平台运营要点
内容类型注意事项普法视频使用最高法指导案例热点评论标注"个人观点"庭审纪实需当事人书面授权
三、敏感案件讨论指南
3.1 重大舆情案件处理流程
检索裁判文书网同类判例
核对司法机关官方通报
区分事实陈述与法律评价
设置评论过滤关键词
3.2 特殊案件类型禁忌
涉国家安全案件:不讨论证据细节
未成年人案件:不使用真实影像
群体性纠纷:不预测处理结果
四、网络营销合规要点
4.1 广告宣传禁止条款
不得承诺办案结果
不得比较其他律所
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名义
不得暗示特殊关系
4.2 内容SEO优化技巧
关键词布局:"法律咨询+地域"组合
长尾词运用:"离婚财产分割律师"
结构化数据:添加FAQ代码
外部链接:权威法律网站反链
五、危机公关应对策略
5.1 不当言论处理步骤
① 立即删除争议内容② 保存原始数据公证③ 出具书面情况说明④ 向律协报备处理
5.2 网络侵权维权途径
电子证据保全:使用区块链存证
平台投诉: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民事诉讼:管辖法院选择侵权行为地
六、典型案例警示
6.1 违规案例汇编
某律师微博泄露侦查细节被停业
公众号不当类比被行政处罚
直播评论法官遭行业处分
6.2 合规示范样本
最高法法官网络访谈实录
省级律协优秀普法账号
上市公司法律顾问专栏
七、附则
本手册参照2025年《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修订
各地律协制定实施细则
解释权归中华全国律师协会